全国咨询电话:
点击数:10402019-07-03 17:36:05
农作物需水规律即作物生育期内各生育阶段需水耗水的变化规律。通俗的讲,就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有的阶段需要多灌溉水,有的阶段需要少灌溉水,完全迎合作物的生长规律,才能促进作物的生长。下面中慧节水详细讲解一下什么是作物的需水规律。
通过对作物需水规律的研究可以确定作物的需水特性和需水临界期。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包括对土壤水分、养分充分供应)正常生长发育达到或接近达到该作物品种的最高产量水平所消耗的水量。
作物需水量的概念应根据研究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义。农学家以产量为研究目的,将生产单位产量干物质所需的水分供给量定义为作物需水量;水利学家以灌溉量为研究目的,将充分供水条件下的农田蒸散速率定义为需水量。因此有人将作物水分利用与消耗区分为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生理需水是直接用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水分,为生产性用水;表现为生理性水分散失和生化作用等,主要的水分支出为气孔蒸腾。生态需水为作物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或人为创造适宜生态环境所需的水分,为非生产性的用水,表现为棵间蒸发。
在正常生育状况和最佳水、肥条件下,作物整个生育期中,农田消耗于蒸散的水量一般以可能蒸散量表示,即植株蒸腾量与株间土壤蒸发量之和,以mm计。作物需水量是研究农田水分变化规律、水分资源开发利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分析和计算灌溉用水量等的依据之一。
影响田间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有气象条件、作物种类、土壤性质和农业措施等。气温高、空气干燥、风速大,作物需水量就大;生长期长、叶面积大、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以及蛋白质或油脂含量高的作物需水量就大;就生产等量的干物质而言,多数C3作物需水量大于C4作物。近年来研究表明,作物本身具有生理节水与抗旱能力,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不同,同时各生育阶段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也不同,作物任何时期缺水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对缺水的敏感程度不同,通常把作物整个生育期中对缺水最敏感、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生育期称为作物需水临界期或需水关键期。需水临界期是作物全生育期中对缺水最敏感的时期,各种作物需水临界期不完全相同但大多数出现在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过渡阶段,例如小麦在拔节孕穗期、棉花在开花结铃期、玉米在抽雄至乳熟期、水稻为孕穗至开花期。
简而言之,作物需水规律是指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达到或接近达到该作物品种的最高产量水平所消耗的水量的时间分配特征。
版权所有 :